关注:
你当前的位置 > 利来国际平台测速 >
利来国际平台测速
涵盖“制储输用”! 我国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出炉 推动万亿级氢
页面更新时间:2024-06-18 13:55

  《指南》明确了近三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,部署了核心标准研制行动和国际标准化提升行动等“两大行动”,提出了组织实施的有关措施。

 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、绿色低碳、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,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,具有重要意义。近年来,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不断提速,尤其是氢燃料电池的应用规模和成本效益都已显著提升。

  数据显示,到2025年,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;到2050年,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,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将超过10%。

  氢能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,也面临着缺乏明确的垂直管理与监管体系、产业标准体系缺失、氢气属性定位等问题。产业发展,标准先行。面对更加多元化的应用场景,氢能在安全保障、储运、装备设施等具体方面亟需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规范化标准体系。在此背景下,我国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指南应运而生。

  8月8日,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乐律全书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生态环境部、应急管理部、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《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(2023版)》(下称《指南》)。《指南》明确了近三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,部署了核心标准研制行动和国际标准化提升行动等“两大行动”,提出了组织实施的有关措施。

  《指南》的出台,将为万亿级氢能产业的发展按下新的加速键。今天,请跟随《中国科技信息》的脚步来一起详读这份文件利来国际平台测速。

 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氢国,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,其中,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;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,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。

  然而,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,全球氢能源事故时有发生。由于密封失效、设备故障、操作失误、运输事故等原因引发的一系列氢能使用问题,不仅给氢能安全管理敲响警钟,也反映出氢能领域标准体系不健全带来的危害。同时,伴随着氢能产业发展提速,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,现有的氢能产业发展标准存在局部滞后和缺失的情况,这也成为制约当前氢能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。

  事实上,我国此前也曾陆续出台过氢能产业相关标准,截至今年3月已发布氢能领域的国家标准222项、行业标准94项、地方标准21项、团体标准210余项。但是,许多标准发布年代较为久远,已不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求,标准化体系建设整体滞后于行业发展。例如,在氢排测试中,瞬时排放氢气浓度不超过8%是否科学合理,缺乏数据验证;高密度储氢等新型氢储运方式尚无统一标准,成本居高不下。

  面对更加多元化的应用场景,氢能在安全保障、储运、装备设施等具体方面亟需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规范化标准体系。在此背景下,我国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指南应运而生。8月8日,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生态环境部、应急管理部、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《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(2023版)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》)。

  标准是氢能产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石,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对促进科技进步、拓展应用领域、保障安全运营、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节点。

  《指南》系统构建了氢能制、储、输、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,涵盖基础与安全、氢制备、氢储存和输运、氢加注、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,按照技术、设备、系统、安全、检测等进一步分解,形成了20个二级子体系、69个三级子体系利来国际平台测速。

  《指南》提出,目标到2025年,支撑氢能制、储、输、用全链条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,制修订30项以上氢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。其中,重点任务有两项:第一,加快制修订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标准,其中包括加快制定一批氢安全、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单排链轮、高压储运氢设备、氢液化、液氢储运设备、输氢管道、加氢站设备、燃料电池系统及其零部件利来国际平台测速、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的标准。第二是积极提升氢能国际标准化水平。

  具体看《指南》指定的标准,在基础与安全方面,主要包括术语、图形符号、氢能综合评价、氢品质闲雅、通用件等基础共性标准以及氢安全基本要求起动器、临氢材料、氢密封、安全风险评估、安全防护、监测预警、应急处置等氢安全通用标准,是氢能供应与氢能应用标准的基础支撑;

  在氢制备方面,主要包括氢分离与提纯、水电解制氢圆锥离合器、光解水制氢等方面的标准多项式运动规律,推动绿色低碳氢来源相关标准的制修订;

  在氢储存和输运方面,主要包括氢气压缩、氢液化、氢气与天然气掺混、固态储氢材料等氢储运基本要求,容器、气瓶、管道等氢储运设备以及氢储存输运系统等方面的标准,推动安全、高效氢储运相关标准的制修订;

  在氢加注方面,主要包括加氢站设备、系统和运行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,推动加氢站安全、可靠、高效发展相关标准的制修订;

  在氢能应用方面,主要包括燃料电池、氢内燃机、氢气锅炉、氢燃气轮机等氢能转换利用设备与零部件以及交通、储能、发电核工业领域氢能应用等方面的标准,推动氢能相关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方法、安全相关标准的制修订。

  目前,氢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,也将成为我国未来清洁、高效的能源生产与消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近年来,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步伐正不断加快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6月底,我国共有加氢站385座。其中机械行业,在营加氢站280座。新增加氢站数量直齿锥齿轮、在营加氢站数量、加氢站总数这三个指标都位居全球第一。

  我国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,推动了我国氢能标准化体系的快速建设。针对此次多部门联合发布《指南》,业内人士指出利来国际平台测速,一方面,标准是氢能产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石,《指南》的出台,标志着我国氢能标准的制定步入了快车道,也意味着我国氢能产业在“补短板”、完善氢能顶层设计方面的提速;另一方面,《指南》确定出未来三年氢能产业标准化工作的重心,既是表明各部门支持氢能产业发展、细化和补齐政策的态度,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。

  《指南》所提出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,对促进科技进步东乡族风情、拓展应用领域、保障安全运营、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通过系统构建氢能制、储、输、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,有助于推动氢能产业技术进步、拓展应用领域、保障安全运营,加速氢能产业化进程,避免盲目投资,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总体上看,六部委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指南,已经为规范氢能产业的良性发展打响了“指令枪”。专业人士表示,这是第一次全产业链从制-储-运-加-用以及安全层面全面对氢气确立或规划确立标准,有效地指引了各个环节发展的方向,为接下来几年氢产业链快速发展逐渐铺平了道路,做到各个环节“有标可依”。随着该指南推出,预计氢能行业各环节的标准将加速落地,企业产品推广效率有望提升,有助于加快产业整体发展。

  杂志收录情况:《中国知网》《中国期刊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》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(CAJCED)统计源期刊》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》《中国科协、中国图书馆学会(解读科学发展观推荐书目)》

  原标题:《涵盖“制储输用”! 我国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出炉 推动万亿级氢能产业驶上快车道》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